“2025教育”如何拿高分?厦门“解题思路”全是干货
| 发布时间:2025-03-12 15:24 | 字号:

 

 春季开学,机器狗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科技风扑面而来。(厦门市教育局 供图) 

  去年新投入使用的双十中学湖里分校。 

 厦门六中的韵律操展现学生青春活力。 

  计划新增5万个学位

  完成“十四五”期间学位建设收官任务

 

  将启动建设9所普高

  建设位置尚未公布 

 

  九年一贯制学校 5所将竣工

  推行新建学校建设或有条件的初中和小学整合

 

  本版文/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 通讯员 傅春榕

  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

  昨天,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官宣今年厦门教育要做的事。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珍在讲话中,跳出教育说教育,她从全球、全国、全省、全市的角度,分析了教育被给予的厚望和面临的挑战后说:“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我们的闯劲要更足。”

  陈珍说,新的一年,厦门教育人将继续奋力拼搏,“只要是追逐清晨的旅人,夜空将为你点亮最亮的星”,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教育力量。

  本报邀请厦门市教育局为您解密2025年厦门教育亮点。

    

  2025年划重点  

  厦门教育今年这么干

  

  学校建设  

  推动建成学校项目44个

  今年我市将研判未来10年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我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市教育局说,今年将推动建成学校项目44个,新增学位5万个,完成“十四五”期间学位建设收官任务。

  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厦门将推行新建学校建设或有条件的初中和小学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据介绍,单是今年,就有五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竣工。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好处是连贯性培养。

  幼儿园公办率再提高

  近年来,厦门一直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十四五”期间已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112个,新增学位4.2万个,新增学位数达到历史新高。

  会议说,今年厦门还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示范率。目前,厦门幼儿园公办率达66.7%,普惠率高达97%。

  完善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机制

  这几年,合作办学处处开花,市教育局说,今年将开展“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提质评估,探索紧密型“总校制”改革,完善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机制。

  启动9所普高建设项目

  今年厦门将启动9所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不过,昨天没有透露9所普高建设位置。

  目前厦门普高录取率是70%,随着小升初入学高峰到来,要维持这个比例,还需要有更多普高。

  推进职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厦门将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现全市90%以上职业院校重点监测指标达标,公办学校100%达标。

  强化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加大对“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指导力度。

  

  学生培养

  实施中学生“脱颖计划”

  今年厦门将推进普通高中扩优拔尖。

  市教育局介绍,厦门将聘请教育顾问,为教育治理、教育改革等提供专业咨询与建议。

  会议还透露,厦门将建设“厦门市青少年创新研究院”,挂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借助高校和科学副校长专业力量,实施中学生“脱颖计划”,开展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学段贯通;实施示范高中人才培养行动,创新使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自主招生”等改革,组织优质高中与国内一流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合作培养。

  同时,厦门支持优质高中帮扶新建高中和薄弱高中发展。

  打造“留学厦门”品牌

  厦门将深化拓展与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教育交流,打造“留学厦门”品牌。

  此外,厦门将继续推动两岸教育深度融合,拓宽两岸交流合作领域和渠道,为台湾青少年来厦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提供更多便利,来厦交流师生人数逐步增加,尽快建成闽台棒球发展中心。

  

  师资提升

  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

  今年厦门将联合高校培养具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和科学视野的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

  实施中小学校长(书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本年度拟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300人,省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100人,努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探索“AI+教师发展”培养模式

  厦门将制定并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AI+教师发展”培养模式,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深度教研的能力,强化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

  实现更多业务“掌上办”“一网通办”。

  

  同步

  让思政课“跳”出课本

  我市今年将开展大思政课品牌建设系列活动

  学生不仅成绩好,品德也要好——昨天,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今年厦门开展“思鹭向前”大思政课品牌建设系列活动,推进大思政课品牌建设走深走实。

  “追光前行”系列活动

  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感悟思想伟力”思政研学实践路线。深入挖掘和运用厦门育人资源富矿,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红色记忆”系列活动

  建设第二批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深化结对共建行动;打造红色教育研学路线。

  “身边的感动”系列活动

  大力推进“温暖集体”建设,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 传递温暖的力量”活动;建立思政课特聘教师师资库,开展“道德模范进课堂”“劳模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思政斗阵行”系列活动

  开展书记、校长“大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举办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微宣讲比赛,开展思政金课评选和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遴选活动。

  “传承的力量”系列活动

  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组织开展“嘉庚精神宣传月”主题系列活动,学习、传承与践行嘉庚精神。

  “开门‘乡’见”系列活动

  举办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两岸读册歌大赛,推动“青葱岁月、多彩年华”厦港澳青少年品牌活动项目常态化开展。

  “国安家安”系列活动

  开展“5+N”国防教育活动,落实高中阶段军训课程,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宣传周”等特色活动。

  “智引未来”系列活动

  支持学校建设综合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学科功能教室、教育创客空间等科学教育环境;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运用AI技术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世界有我”系列活动

  举办“小小外交官”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培养全球思维,拓宽国际视野,展示厦门多元文化的魅力。 

  

  2024年有看点

  晒“成绩单” 表现不一般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介绍,2024年厦门教育在六个方面获得提升,在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以及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教育治理的创新等方面都有提升。

  

  100%

  100%公办中小学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4.6万个

  去年厦门建成中小幼项目45个、新增学位4.6万个。

  

  1.5万名

  约1.5万名随迁子女通过积分免试免费入学。

  

  2419万元

  厦门投入2419万元为80所学校、3.2万名学生改善午休条件。

  

  48.8万名

  48.8万名学生享受课后延时服务,即八成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

  

  6936个

  指导203所幼儿园提供托位6936个,也就是说,有203所幼儿园开了小小班,招收3岁以下幼儿。

  

  240%

  新增24所学校对外开放场地设施,240%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目标。目前厦门开放体育设施的中小学总数达183所。

  

  234年

  去年厦门评选首批86户“教育世家”,在这些家庭里,教育像基因一样在流传——家庭成员教龄加起来至少100年,最长的有234年,还有家庭五代人中都有人当老师。

  

  315名

  去年,有四位院士出任厦门中小学科学顾问,聘任科学副校长315名,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小学全覆盖。

  

  3+4

  去年,厦门两所中职学校联合厦门华厦学院开展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即“中职考入,本科毕业”。

  此外,4所中职学校联合2所高职院校举办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项目,即“中职进入,大专出来”。

  

  

  硕果累累 拿下多个第一

  ●去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全域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这意味着群众可以享受“便宜又大碗”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湖里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厦门率先建成“入学一件事”系统,即在手机上可以办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转学等手续,获评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在教育部作典型发言。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学生龚子墨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获季军,刷新了厦门在此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竹坝学校获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季军,取得厦门男子排球全国赛事最好成绩。

  ●厦门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7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获奖比例和特等奖数量全省第一。

  ●厦门承办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数全省第一。

  ●厦门的校园防欺凌“微治理”体系经验做法在公安部、教育部作典型发言;平安校园建设综治考评全省第一,还通过“熊猫停车位”“星辉宝贝”等缓解上下学交通压力。

  

  教育改革 跻身国家级“实验班”

  ●厦门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行列,这是教育部直接设立的综合性、试点性改革项目。

  ●湖里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63个,这也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国家队”。

  ●厦门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61个,主要开展扩大服务对象、拓展学段服务的实验。

  ●海沧区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有125个实验区,这是为了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